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返回首页

从6厘米到3毫米—区人民医院“机器人+关节镜”治疗腕舟骨陈旧性骨折进入精准微创时代

来源: 医院宣传科  时间: 2025-03-24 点击人次: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精准医疗新突破
   近日,章丘区人民医院手足外二科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联合腕关节镜技术,成功为一名腕舟骨陈旧性骨折患者实施微创治疗。该技术实现了精准定位与微创操作的双重突破,将传统6cm切口缩短至3mm,标志着医院在腕关节微创治疗领域迈入智能化新阶段。
 
典型患者案例
   患者为28岁男性,1月前因摔伤致左腕舟骨骨折,因对传统手术存在顾虑延误治疗。复查显示骨折端未愈合,面临骨不连风险。手足外二科主任景慎锋带领团队创新采用"骨科机器人导航+腕关节镜辅助"双技术融合方案为患者顺利完成手术,腕部仅几处3mm的微小切口。
骨科机器人精准定位置钉

腕部3mm的置钉切口

腕部关节镜3mm的刀口

术后X光片及CT
 
腕舟骨骨折治疗难点与传统手术局限
   腕舟骨骨折占腕部骨折60%-70%,因位置隐蔽容易漏诊,是骨不连的好发部位。一旦出现舟骨骨不连,其病程的自然进程会导致桡腕关节炎,传统开放式手术存在三大局限:
▶ 4-6cm切口导致明显瘢痕
▶ 医源性血运破坏影响愈合
▶ 反复透视增加辐射暴露
 
“机器人+关节镜” 联合术式显著优势
   1、智能导航精准度高:骨科机器人三维重建精确定位,一次性完成空心螺钉精准置入,实现亚毫米级操作精度
   2、镜下微创创伤小:通过几个3mm切口,即可完成硬化骨清除及自体髂骨移植,实现可视化植骨过程
   3、血运保护效果佳:关节镜技术的应用,最大限度保留腕关节囊及舟骨血供,最大程度减少舟骨不愈合的风险
 
   "手足外二科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努力,现已成熟掌握腕关节镜系列术式。双镜联合技术不仅适用于腕舟骨骨折,更为腕关节TFCC损伤、桡骨骨折等复杂病症提供了全新治疗选择。我们将持续探索智能骨科与微创技术的融合创新,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精准的医疗服务。"景慎锋表示。
 
科室带头人
   景慎锋,男,副主任医师,手足外二科主任
   SICOT中国部显微修复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肢体畸形功能重建与康复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再植再造学组委员
   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修复重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委员
   山东省医师学会创面修复学组委员
   山东省手外科学会创面修复学组委员
   山东省手外科学会足踝学组委员
   山东省康复学会手足康复专业委员,
   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肢体延长与重建学组委员
   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足踝分会委员
 
   致力于足踝和手腕部位各种骨病、畸形、运动损伤及四肢创伤的手术治疗,擅长于关节镜下和机器人导航下腕踝疾病的微创治疗,各种创面的皮瓣修复、断指(肢)再植、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等疾病的显微外科治疗,尤其是严重肢体损伤的综合保肢治疗。曾赴俄罗斯Iillizov骨矫形中心进修学习,在本地区率先利用Iillizov技术治疗各种骨髓炎、骨不愈合、大段骨缺损、肢体畸形等各种骨科疑难杂症,利用Iillizov横向骨搬移技术进行糖尿病足的保肢治疗,率先利用Masquelet技术治疗骨髓炎及骨缺损。曾赴新加坡医学培训中心、广州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上海华山医院系统学习足踝部运动损伤及各种足踝骨病、畸形的手术治疗,特别是关节镜下的微创治疗,率先开展了儿童平足、成人平足、高弓足、踝关节韧带损伤等疾病的手术治疗,率先开展了本地区首例腕关节镜手术,首例3D打印踝关节置换手术,首例利用3D打印假体治疗腕骨缺损。曾前往湖南长沙湘雅医院、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山东省立医院、解放军第89医院学习显微外科及皮瓣技术,在本地区率先开展了一系列的皮瓣手术,皮瓣的开展的数量、种类、质量均处于本地区的领先水平,在本地区率先开展了手指缺损的全形再造术。
 
供稿:手足外二科
编辑:宣传科
 
  • 打印本页
  • 关闭本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