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返回首页

显微手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章丘区人民医院成功开展全区首例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

来源: 医院宣传科  时间: 2025-03-08 点击人次: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也能手术治疗了。3月8日,章丘区人民医院成功完成全区首例"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为一名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医院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领域迈入领先前沿,也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带来了从"延缓病情"到"逆转病程"的新希望。
 
   63岁的丁阿姨于3年前开始无诱因出现记忆力减退,近记忆力减退明显,经常出门想不起是否关门,对熟悉的人想不起名字等。近1年来记忆力减退症状加重,有迷路现象,出门需家人陪伴,且有幻觉及自言自语现象。同时出现行为改变,比如于厨房中小便,反复叠衣服等,生活半自理,无法完成做饭、打扫等日常生活。虽然规律服用药物,但依然无法阻止病情进展,为防止病情持续恶化,家人带其四处求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诊患者后,通过体格、神经心理学量表、血液中特定生物标志物检查及脑部影像学检查,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评估,明确了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
 
   由于患者家属治疗意愿积极,且以往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经过神经内科、手足外科、麻醉科、神经外科等多学科专家细致讨论,认为患者符合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手术指征,并对术前准备、术中麻醉及护理注意事项、术后护理、康复评定等做好充足准备。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手术及时开展。

   术中,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专家教授指导下,手足外一科、麻醉、手术等手术团队成员密切协作,通力配合,借助高倍显微镜的放大视野,精准定位到隐匿于复杂组织结构中的目标,利用比发丝更细的显微缝线,将颈深淋巴与静脉吻合,在保证通畅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创伤。术中麻醉团队精准控制颅内压波动,多学科协作确保手术零差错。手术历时5小时顺利完成,获得成功。患者术后安返病房。
 
   阿尔茨海默病(AD)作为全球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长期以来被视为"不可逆的绝症"。全球现有超5500万患者,中国患者人数已破1000万。传统治疗以药物干预和认知训练为主,仅能延缓病程进展,无法阻止脑功能衰退。近年来,随着对疾病机制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大脑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功能障碍与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密切相关,而通过重建脑内代谢废物清除通道,或可为治疗打开新窗口。此次医院开展的"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创新。
   "手术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将颈部深层的淋巴与静脉精准吻合,建立新的淋巴液回流通路,”主刀医生介绍道,“从而增强脑组织代谢废物的清除效率,减轻神经炎症反应,达到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目的。"
 
   从1906年阿尔茨海默医生首次描述"老年斑"至今,人类与认知症的战役已持续百年。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的成功,不仅是一例手术的胜利,更是对"神经退行不可逆"传统认知的颠覆,使得手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不再是梦。此例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章丘区人民医院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迈出重要一步,将为更多患者带来多元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让他们得以借助"显微柳叶刀"重拾记忆的拼图。
 
  • 打印本页
  • 关闭本窗口